高校后勤“科学发展”的精神实质

发文时间:2008-09-25        点击量:     作者:佚名

淮阴师范学院 皮光纯

高校后勤“科学发展”的精神实质,是坚持社会化方向,遵循市场经济规律,注重人文关怀,用“市场化”思路、“开放式”思维配置资源;优化后勤“生态环境”,提高“发展质量”,降低“发展成本”,同时追求社会效益、经济效益、员工价值最大化,从而实现资源效用最大化;发扬改革、进取、合作精神,建立和谐、高效、节约型后勤,实现全面、协调、可持续发展,满足学校发展、师生消费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。这是非同一般的高标准要求,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做到。

后勤“科学发展”体现了相关主体的协调互动、分工协作与利益共享,体现了改革、开放、发展、联合四大举措相辅相成、相得益彰,顺应了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,从先进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。为此,发挥后勤主观能动性固然重要,但更重要的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与高校主体作用。高校“一把手”是本校后勤改革发展的“设计师”和“总导演”,应有足够胆识与放权诚意,把后勤资源纳入市场经济轨道;政府应及时出台政策法规,积极催生后勤行业协会,积极创造良好的社会市场环境。

后勤“科学发展”是相对而言的,也有水平高低之分,但与学校大小没有必然联系,后勤不以“做大做强”论英雄;“大”不一定就好,“小”不一定就不好,但都需要不断提高“专业化服务”水平与“专业化监管”水平。一流大学,需要一流后勤;三流大学,也需要一流后勤。各校后勤千差万别,资源有多有少,实力有强有弱,改革有迟有早,起点有高有低,只要瞄准后勤社会化目标不断前进,适应市场需求,效率效益良好,就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。

后勤“科学发展”是没有止境的,即使完全社会化了,后勤只剩下“小机关”,仍然大有可为;如何选得最好的专业化公司?如何提高服务“性价比”?如何降低管理成本?如何提高“专业化监管”水平?都是永无止境的,都需要丰富的行业知识和市场经验,是复杂劳动而不是简单劳动,甲方人员如果不能认真学习,与时俱进,也将被历史淘汰。那时,校内市场好比一流的运动场,专业化公司可比一流的运动员,后勤“小机关”也需要是一流的监考官或裁判员,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精彩;如果是一流运动员,高水平比赛,而只有三流裁判员,显然很不适合。

纵观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大势,真正称得上“科学发展”的少之又少;有的只能算是“比较科学”,有的则是“不大科学”,也有的是“很不科学”,违背了科学发展观。许多高校后勤虽有发展,但谈不上“科学发展”,有的“发展质量”不高,有的“发展成本”太高,有的后勤外部“生态环境”在恶化,有的后勤内部不和谐无心发展,有的明显扭曲市场经济规律,有的严重偏离社会化方向,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,或者说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差距较大。

伴随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,许多高校后勤都获得了快速发展,因地情与校情差异,发展途径、体制模式各不相同。有的侧重于“深化改革”,变革生产关系,扫除了前进障碍,解放了生产力;有的侧重于“扩大开放”,引入竞争,充分竞争,加速了后勤社会化进程;有的侧重于“加快发展”,显著提高了资源质量,迅速壮大了综合实力,增强了市场竞争力;有的侧重于“加强联合”,组建了教育后勤行业协会,扩大了联合采购范围,促进校际交流合作与资源共享,提升了市场机制水平。后勤改革的先行者们,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,共同谱写了走向社会化的精彩篇章,涌现出一批优秀人才和领军人物,创造了许多值得推广的成功经验与典型案例。

一些高校后勤的发展,表现为“量”的增加而非“质”的提高,属于低层次扩张,摊子大了,钱物多了,人马多了,但资源质量没有提高,员工素质依然较差,大多从事简单劳动,知识含量很少,生产力水平低下,市场竞争力不强;有的后勤片面理解“以人为本”,只代表少数“正式工”利益,漠视其它员工权益,扩大了收入差距和阶层矛盾,降低凝聚力,队伍不稳定;有的没有统筹协调好后勤内外权益关系,片面强调维护学校利益,向实体转嫁改革成本,制约了后勤发展;有的后勤没有长远发展规划,发展方向不明,权益关系不清,实体性质定位模糊,既不能享受校内平等的“事业”地位,也不能享受市场平等的“企业”地位,生产关系落后,缺少内在动力,“老人”经济收入减少(低于机关),幸福指数下降(怨声载道),只能勉强维持生存,但不可能持续发展。

一些高校后勤市场尚未开放,社会企业进不来,后勤实体出不去(未注册),资源配置范围狭小(局限于校内),垄断经营,缺少竞争,没有活力,劳动生产率低下(低于社会平均生产率),自我感觉良好,但实际水平不高;有的后勤实体“企业化”水平很低,所有制关系落后,产权不明晰(“集体所有”),权责不明确,事“企”未分开,管理欠科学,行政干预太多,扭曲市场规律(不公平竞争、不等价交换);有的后勤实体内部不公平,同工不同酬,过度剥削剩余价值,矛盾积累,引发群体事件,向社会释放不和谐因素;有的后勤实体中止了“企业化”进程,回归机关序列,背离后勤社会化方向,出现了改革倒退、走回头路现象,改革成果毁于一旦。

一些高校后勤机构庞杂,非生产人员太多,分工过细,资源分散,甲方“小机关”变成了“大机关”,乙方官多兵少,“官兵比”超过1/10,行政成本是同类民办高校的5—10倍(节约潜力很大),“正式工”用人成本是劳务市场价格的3—5倍,严重偏离劳动价值,显失社会公平;食堂管理成本、公务用车成本、医疗保健成本、安全保卫成本很高,都是同规模民办高校的3倍以上;办公成本、会议成本、接待成本、监督成本、协调成本、采购成本很高,效率效益低下,人、财、物资源闲置浪费现象大量存在;后勤实体为了改善生存环境,被迫应付错综复杂的内外关系,经常违心地采用非常规手段,为打通关节而支付“买路钱”,也间接增加了经营成本与社会成本。……

由此可见,高校后勤实现“科学发展”并非易事,有许多的事要做,有很长的路要走,无论是深化改革、扩大开放,还是加快发展、加强联合,都有很大的努力空间,许多地方大有可为,需要同行们去思考,去实践,去探索。

  • 后勤管理处 0351-3922092
  • 处 长 电 话 0351-3921358
  • 副处长电话 0351-3922086
  • 副处长电话 0351-3924008
  • 质量监控科 0351-3923418
  • 房管科电话 0351-3922208
  • 工程科电话 0351-3923036
  • 动力维修中心 0351-3565466